《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錢擘 通訊員李曉蕾 報道:3月30日,東航上海飛行部機長程載校從電子飛行包(EFB)管理室管理員李銘超手中接過一張國際APN物聯卡,替換了原本插在EFB 所用iPad卡槽中的舊SIM卡,看到“LTE”圖標在iPad屏幕角落上顯示出來,程機長很欣慰:“可以更加安全便利地一卡走遍天下了!”自4月1日起,東航為執飛境外航點的機組,全面配置了這一設備,成為中國民航首家將APN國際物聯卡應用于運行生產環境的航空公司。

不同于普通的移動通訊SIM卡,APN國際物聯卡是一種既能支持全球各地移動網絡連接,又能限定移動設備只可訪問指定網站和應用的新型通訊方式。對航空公司安全智慧地開展國際化運行,有著獨特的支撐作用。

國內首家 東航電子飛行包全面啟用國際APN物聯卡

東航是亞洲首家用EFB全面取代紙質航行資料的航空公司,較之傳統紙質航行資料,EFB只要通過在線連接,就可以下載數據、接收信息,不必依賴紙質材料遞送;既能幫助機組更便捷高效地執行飛行管理任務,也有助于航班減重。在日常運行中,東航飛行員依靠安裝EFB的平板電腦實現航班飛行計劃、天氣、航圖等數據的下載和使用,客艙乘務員也使用移動端的“移動客艙”實現旅客信息的獲取。

正因為這樣的廣泛深入應用,安裝EFB的平板電腦等移動端設備更加要求安全、高效、便捷的聯網途徑。此前,東航國內航班均已配備4G物聯卡,開展EFB電子放行和相關數據下載;但在國際航站,過去是以當地工作人員人工配送移動Wi-Fi熱點的方式進行數據下載,不盡方便,而且移動Wi-Fi使用當地通訊商公共網絡,東航也無法進行后臺數據安全監控,在信息安全上需要進一步提升。

為徹底解決這些痛點,由東航運管部和信息部組成的EFB移動互聯項目團隊,克服疫情影響,經過一年多的調研、洽談和機組測試與評估,選定了中國聯通作為合作伙伴,為東航機組配備了具有APN國際互聯功能的物聯卡。

使用APN國際物聯卡只可訪問指定網站和應用,東航又可進行后臺監控,并通過一系列加密技術開展電子信息、數據的傳輸,因此安全性遠遠高于移動Wi-Fi熱點。此外,過去遞送Wi-Fi熱點、供機組使用的模式,只能在東航有人員駐守的航站實施,但東航在全球各地的30多個無人站點和國際航班的備降場則無法提供。聯通APN國際物聯卡能夠覆蓋東航國內外共計106個機場,適應范圍更廣,網絡狀況經測試證明良好。

由于不必依賴境外站點人工遞送Wi-Fi熱點設備,在降低航班人工成本的同時,東航還可有效減少不必要的人員接觸,有助于國際航班運行中更嚴密的疫情防控。從企業節支角度,則可以每年較之傳統的Wi-Fi熱點設備節約成本24-36 萬元。

隨著機組APN國際物聯卡的配備,東航機組能在境外航站獲得更順暢、便利、安全的通訊保障,除了基礎的EFB查詢航行資料之外,東航也能依托如是通訊改進,進一步推廣EFB上的航班電子放行等更多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