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卡中心:在通向未來的道路上,對未知的好奇、對困境的思考以及對美好未來的期待,點燃了人類燦爛的想象力,推開一個又一個嶄新世界的大門。今天我們要講的主人公-手機卡。手機卡經歷了最早的SIM卡,Mini-SIM卡,Micro-SIM卡,再進化為Nano SIM卡,物理SIM卡消失的日子也越來越近了。

在今年3月份底,中國聯通在北京召開了以“聯通eSIM無卡更自由”為主題的eSlM卡業務全國開通及聯通京東聯合首銷合作啟動儀式,這意味著eSIM將大規模走進公眾視野。

 

物聯卡中心:再見SIM卡!你好eSIM

 

先來了解下什么是eSIM?eSIM簡單來說,就是電子化的SIM卡,是一個數據文件,可通過網絡下載到移動終端。有了它,各種電子產品就能連接上網,接撥電話、發短信等。功能上和普通SIM卡無異。任何可接入移動網絡的設備都可使用eSIM。當然,前提是設備硬件支持eSIM。

每個時代的手機廠商都有不同的外形設計追求,比如功能機時代的超小設計和智能機時代的輕薄設計。最初的移動電話,SIM卡有一張銀行卡那么大,為了滿足更小的手機空間要求,SIM越變越小,但無論怎樣變化,始終存在一個物理載體。

 

物聯卡中心:再見SIM卡!你好eSIM

 

eSIM有什么優勢?

高度集成的eSIM方案,首先能夠解決SIM卡槽占用大量手機空間的難題。雖然現在SIM卡已經很小了,但是在手機越來越輕薄的趨勢下,卡槽還是會制約手機或可穿戴設備的外形設計和電池容量。

此外,SIM卡槽還影響手機的防水性能。而eSIM集成在手機內部,不需要在機身上開槽,這可以提高手機的防水等級。使用eSIM方案,每一個移動終端都可獨立使用移動網絡上網,甚至打電話。你的各種設備再也不會在沒有WiFi的情況下變成“磚頭”了。

使用eSIM,換運營商也無需更換SIM卡,用戶不用費勁跑營業廳,動動手指在網上就能申請;對于運營商來說,用戶不用SIM卡,也能省下一筆巨大的開支,畢竟他們的用戶數都是以億為單位計算的。

 

物聯卡中心:再見SIM卡!你好eSIM

 

eSIM未來結合智能設備發展無限好?

面向物聯網市場,eSIM卡未來市場前景廣闊。這包括車聯網、可穿戴設備、智慧家庭、智能家居、遠程智能抄表、無線移動POS機、定位跟蹤等等。eSIM卡必將成為未來物聯網和可穿戴設備的必然路徑。

說了這么多,eSIM卡帶來的這些顯而易見的優點,硬件廠商和消費者都是很想看到它普及的,為什么這么久還沒普及呢?主要發展阻礙還是在于運營商。在2011年,蘋果就在美國申請了eSIM的專利:該專利可以讓用戶無需插入SIM卡即可使用通話和蜂窩網絡等運營商服務,以此來進一步提升移動設備的輕薄程度。蘋果的Apple SIM卡遭遇了重重挫折。

eSIM卡會帶來更好的用戶體驗,而且也為終端廠商帶來更多的可能性,但是卻會削弱運營商對用戶的控制,因此eSIM一直無法普及運營商通過SIM卡握住了大批量的用戶,會觸犯運營商的利益,不用跑運營商就可以換卡、開卡,如果一個運營商的競爭力不夠,用戶會很輕易的流失。很自然的作為需要賺錢的運營商并不想看到這一幕的到來。

雖然手機用戶想體驗eSIM還遙遙無期,但是國內的運營商正在利用eSIM卡積極部署自己的物聯網平臺。因為對于運營商來說,物聯網對成本敏感,安全性、穩定性要求更高,傳統的SIM難以滿足物聯網設備要求,而eSIM卡則方便許多。

 

物聯卡中心:再見SIM卡!你好eSIM

 

隨著5G技術萬物互聯時代的到來,未來物聯網時代里面,eSIM卡必然成為主流,中國聯通29日發布的一份eSIM產業合作白皮書顯示,到2021年,全球eSIM出貨量將大幅增長,滲透率達50%。應用在物聯網領域會有非常好的前景;如智能硬件,可穿戴設備智能醫療,智能汽車等等方面都可以用eSIM卡來實現通信。可以這樣認為,eSIM卡就是我們未來智慧生活的重要一環。

總之新的技術就像普羅米修斯的火種,終會飛出帕特農神廟,越過高加索山脈,傳達到世界上所有需要它的地方。不管長路有多遠,未來它總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