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網絡詐騙,已經成為影響群眾財產安全的重要因素。

今年4月以來,全省通信行業(yè)嚴格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結合正在開展的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切實推進防范治理電信網絡詐騙工作,各項重點指標逐月向好,7月全省涉案號卡創(chuàng)今年以來最低值195個,較4月下降54.4%,全國12321(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平臺)被舉報率下降了14位。

“嚴厲防范電信網絡詐騙,還要繼續(xù)保持高壓態(tài)勢,打‘組合拳’,念‘緊箍咒’,捂好老百姓的‘錢袋子’。”省通信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說。

7月,湖北電信網絡詐騙涉案號卡創(chuàng)今年以來最低

警企聯動開展信息安全宣傳

一個身份證,一年辦卡不超過5張(次)

“請記住,手機卡只能是本人使用,不能作為營銷電話,不要轉讓轉售給不明身份人使用。如果有人多次將您的號碼備注為詐騙電話、營銷騷擾電話或投訴,經查實后,您的號卡將被停止使用,更嚴重的話將會關聯您證件下的其他號碼……”

眼下,人們前往電信、移動、聯通營業(yè)廳辦理新開電話卡業(yè)務時,都會得到規(guī)范辦理和使用電話卡的提醒,并被要求簽署一份入網協(xié)議和電話卡入網合規(guī)告知書,提醒其明確知曉租售、買賣“兩卡”行為或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全方位限制,規(guī)范每一個動作,讓每一個企業(yè)、每一個人、每一張卡有跡可循,才能遏制電信網絡詐騙的源頭。”省通信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說。

據介紹,為了避免不法分子通過反復注銷方式多辦卡,我省嚴格遵守工信部“一證五卡”規(guī)定,還限制注銷次數,規(guī)定同一個有效身份證件號碼,一年內開辦(注銷)手機卡總計不超過5張(次),同時加強對電話卡、物聯網卡實名登記,最大程度保證每個辦卡用戶的真實性。

排查涉詐異常卡、清理“三無”(無打電話、無上網、無發(fā)短信)睡眠卡。省通信管理局統(tǒng)計,實施“斷卡”行動以來,三家運營商累計排查29萬條異常涉詐卡號線索,清理存量高風險電話卡57.1萬余張,清理第一批90天“三無”睡眠卡289萬張,組織企業(yè)對涉案號卡用戶以及公安部門認定的失信用戶進行信用懲戒,截至7月底,各企業(yè)共實施信用懲戒8000余人次。

7月,湖北電信網絡詐騙涉案號卡創(chuàng)今年以來最低

向老年人宣傳反詐騙知識

警企協(xié)同,大數據精準“端窩點”

“某地GOIP設備(指虛擬撥號設備)高頻呼叫,疑似電信詐騙!”今年6月,湖北移動通過大數據獲取某地異常呼出情況后,立即將線索推送至武漢市公安機關。公安機關深度研判、順藤摸瓜,在河南洛陽抓獲犯罪嫌疑人林某,收繳GOIP設備一臺,銀行卡11張,電話卡24張。

“我們依托省內大數據平臺采集的信令數據(指通信系統(tǒng)中的控制指令數據)、話單數據等信息,采用大數據挖掘、機器學習等技術,建立了GOIP專項檢測模型,從行為上聚焦詐騙窩點范圍,輸出相應的號碼清單及基站位置,輔助公安機關抓捕犯罪人員。”湖北移動相關負責人說。

據了解,為精準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省通信管理局聯合三家運營商建立了省級反詐系統(tǒng),并與運營商自身建立的大數據反詐系統(tǒng)聯動,不僅能持續(xù)攔截詐騙電話、封堵網站,還能建立“本地開卡、本地發(fā)話、本地詐騙”、GOIP輔助設備詐騙、漫游至高位地區(qū)等分析預測模型,提升防范治理能力。

據統(tǒng)計,全省部署“打貓”(指貓池、GOIP設備)專項行動以來,通信企業(yè)累計向公安機關提供400多條有價值的線索,協(xié)同省、市縣公安機關累計端掉詐騙窩點14個。省級反詐系統(tǒng)累計攔截省外呼入詐騙電話910萬余次,累計封堵網站82萬余個,其中99%以上為境外網站。

“無死角”宣傳,開展2000余場講座

8月17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走訪武漢各大營業(yè)廳,隨處都能見到防詐騙的宣傳橫幅、公告欄、視頻,一些市民還會不由自主翻看宣傳臺上擺放的防詐騙宣傳手冊。

“很多老年人被詐騙,他們討啊要啊,您千萬莫上當!”在恩施州各個小區(qū),湖北電信人員不僅向居民普及防詐騙知識,還會邀請民間表演者用通俗易懂、富有感染力的“三棒鼓”表演,讓防詐騙宣傳深入人心。

湖北移動志愿者們則結合“斷卡+攔截”,進小區(qū)引導廣大居民安裝“國家反詐中心APP”,宣傳告知老百姓不要把手機號碼隨意借給別人或轉賣,強調提醒電話卡不用、丟失要及時報停補辦,對陌生號碼打來的電話要嚴密防范,提高警惕。

省通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全省線下所有營業(yè)廳都布置了防范電信詐騙宣傳知識,線上也通過運營商微博、微信等網絡平臺開展防詐宣傳。截至7月底,全省累計發(fā)送防詐短信2.8億多條,1-7月累計組織運營商深入校園、社區(qū)、鄉(xiāng)村開展防詐騙宣傳講座2000余場。

從自身做起,不貪小利入歧途

省通信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全國電信網絡詐騙發(fā)案數量增長迅猛,占總體案件85%以上,且虛擬運營商、服務器租賃和域名占用涉案比例增加。

詐騙類型上,網絡貸款詐騙、刷單返利詐騙、“殺豬盤”詐騙、冒充電商物流客服詐騙、冒充熟人或領導詐騙、冒充“公檢法”詐騙等十種詐騙方式是最常見的手段。詐騙主體呈現向低齡、低學歷、低收入人群發(fā)展的態(tài)勢,詐騙對象從老年人逐漸向中青年等更多人群轉移,甚至一些高學歷群體也難以幸免。

該負責人建議,一方面,老百姓要增強防騙意識,時刻牢記未知鏈接不點擊、陌生來電不輕信、個人信息不透露、轉賬匯款多核實,守好自己的電話卡及相關互聯網賬號;另一方面,老百姓不能貪圖蠅頭小利,不要出租、轉借、出售本人銀行卡、電話卡、互聯網賬號,避免淪為電信網絡詐騙分子的“幫兇”。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左晨 通訊員 劉麗 王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