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寧夏回族自治區公共資源交易管理局發文,推動遠程異地評標常態化運行。文中強調:完善制度規范,保障工作任務落實。實現區內跨區域多地聯動,推動遠程異地評標常態化。探索跨省遠程異地評標,拓展專家共享范圍。


這也不是遠程異地評標首次出現了,該種評標方式可謂是實現了招標人、投標人與評標專家的區域隔離,加大了信息保密力度,減少評標環節中人為、人情的干擾因素,破解了“熟面孔”“老關系”“評標常委”“圍標串標”等招標采購疑難問題,實現了專家資源共享,有效解決了專家資源嚴重不足問題,有利于提升項目評審質量。

那么擁有如此多優點的遠程異地評標是何物?

顧名思義,遠程評標是指不同地區、不同物理空間的評標專家完成“評標、詢價、評分、評標結果輸出”等一系列評標活動的過程通過在線評標系統:

  • l 通過電子投標系統查看標書,使用物聯網設備管理整個評標過程中留下的分數
  • l 利用移動互聯網視聽技術實現異地實時通信
  • l 電子投標系統實現在線評分,自動生成評標結果和評標報告
  • l 最后,不同地方的幾位評標專家使用ukey數字證書或唯一的數字標簽確認結果
  • l 整個評標過程和音視頻內容立即在后臺共享,供相關監管部門遠程實時監控,隨時跟蹤整個評標過程。

那么異地評標的好處有什么呢?小元總結了一下具體就有以下四點:

1.突破物理空間限制,實現招標、投標、評標三方有效隔離

2.實現不同區域、不同研究領域專家資源共享

3.提升評標質量與評標效率,幫助招標方節約評標成本

4.全程留痕,立體監管


但是看到這兒,還是有企業不放心此種評標方式,實質上,種種懷疑、疑慮的本質在于這一問題:遠程異地評標有沒有增加專家與投標人串通的風險?糾結不如行動,接下來小元就基于遠程異地評標的全流程操作來分析一下

評標前身份核驗

專家在指定時間使用專家CA或賬戶密碼登錄交易平臺→ 人臉識別來驗證他們的身份。

風險點:其他人在掌握專家CA或賬戶密碼后可以登錄交易平臺

風險點分析:在遠程分散評標模式下,專家身份不能通過身份證進行驗證,但可以通過與公安機關聯網進行人臉識別進行驗證。這比在現場出示身份證更可靠、更嚴格。

評標前身份核驗

專家自行選擇安靜、封閉的空間,使用可聯網的電腦進行評審。

第一類

風險點:專家通過手機聯系外界,公開評標信息;專家通過計算機外部聯系披露評標信息;專家們要么半途而廢,要么與外界接觸

遠程分散評標:使用手機監控和電腦攝像頭監控和記錄專家行為和語言;系統全程屏幕記錄,防止專家通過互聯網與外界聯系;限制專家的離開時間;此外,在離開期間,項目經理可以暫停專家通過系統查看評標信息的權限。

這都不放心?遠程異地評標可是電腦錄屏技術,能夠全程記錄每一位使用電子交易平臺的評委操作畫面的任何一個動作,評委如何打分,中間是否發生修改,如何修改的……所有這些都可以通過屏幕記錄技術恢復,整個評估過程可以回放和追溯。只要招標人和監理人愿意看到,就可以看到評標過程中任何人的任何操作環節。這顛覆了現有的評標模式,尤其是紙質評標過程的黑箱操作。其次,通過結合5g、區塊鏈和其他技術,它可以變得更加透明。


當然,遠程異地評標畢竟不像現場評審一樣旁邊有人盯著,電腦攝像頭的監控范圍也有限如果專家偷偷把手機藏在褲兜里發信息怎么辦?專家通過另一部手機對外聯系怎么辦?如果專家有兩臺電腦,而其他人在用呢

在這方面,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專家要成功地與投標人串通中標是非常困難的!事實上,評標專家在整個評標過程中很難與外界取得聯系。此外,我們還可以采取隱蔽評標、開標后技術評標和商務評標等方法,切斷專家與投標人的源頭聯系渠道,營造專家無法幫助具體投標人的環境。同時,只有一名專家給投標人高分,這不足以確定評標結果。在基于網絡協作的分散評標模式下,系統可以隱藏評標專家的所有身份信息,使專家不知道其他專家的身份,并通知投標人。

如此這般還有什么不放心的嗎?想要了解更多招投標最新資訊,關注元博網即可了解詳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