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粵訊


當前,傳統產業正加速向“萬物互聯”階段邁進,NB-IoT、Cat1、5G等網絡通信技術在傳輸速率、帶寬容量等方面的技術革新為海量設備的聯網奠定了基礎,云計算、大數據、AI、邊緣計算等數字技術的應用為傳統產業挺進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掃清了技術障礙。

并且,隨著傳感器、模組、芯片等技術發展成熟,設備的連接成本降低,全球物聯網設備連接數量呈現快速增長的態勢。據GSMA公布的數據,自2010年至2019年,全球物聯網設備數量的年復合增長率達22%,2019年設備連接數量達120億。報告預測,到2025年物聯網設備連接量將達246億。終端設備數量的驟增,也對物聯網云平臺的連接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隨著終端聯網生產的數據體量增多,如何挖掘數據價值利用數據實現可持續發展,也逐漸成為云平臺能力差異化的關鍵。

據悉,目前市場上物聯網云平臺主要的發展方向集中在設備自動管理服務DMP、應用定制開發AEP以及業務分析服務BAP等深層次平臺能力,平臺以PaaS平臺為主,基于企業強大的云計算技術和軟件服務能力延伸。以BAP設備管理平臺為例,該平臺主要針對物聯網終端進行遠程監控、配置調整、軟件升級、故障排查以及生命周期管理等功能,幫助客戶實現遠程自動化的增值管理服務。目前,市場上比較成熟的DMP平臺包括IBM Watson、百度云物接入IoT Hub、中琛源“中琛云管家”等。

在整個產業鏈中,物聯網云平臺居于整個架構的橋梁位置,向下通過網絡層與感知層相連,匯聚終端收集到的信息流并對數據進行處理、分析、優化等,向上服務于應用層,為應用服務商提供應用開發的基礎平臺及連接物理世界的統一數據接口。因此,市場對通用型物聯網平臺的呼聲很高,基于PaaS的平臺復合功能也日漸完善。

例如,以中琛源旗下自主研發的“中琛云管家”PaaS平臺為例,通過不同的協議和網絡拓撲,平臺在支持億級以上的物聯網連接點接入和管理的同時,還集成了設備生命周期管理、遠程開停機管理、設備故障管理、通信資源管理、資費賬單管理、卡套餐管理、遠程升級維護等綜合能力,通用型服務體系基本能滿足大部分實體型企業的物聯網管理需求。

基于PaaS平臺能力的特性,物聯網云平臺還可為開發者提供了大量的中間件、開發工具、API 接口、應用服務器、業務邏輯引擎等,從而為客戶提供完整、具有動態擴展、按需服務以及高可用性的物聯網應用。在融入了大數據分析技術之后,平臺支持終端各類數據通過平臺匯聚、存儲和分析,從而指導企業優化設備管理、資源分配和業務服務能力。


促物聯網平臺從垂直單一型服務向PaaS綜合服務轉型的根本原因,還是行業客戶需求的變化,客戶更加需要開發的是一整套標準化云端管理能力,來滿足不同客戶的多元化需求,甚至是開發一套全棧式端到端綜合解決方案,來實現客戶自身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升級的需求,而不是某一款功能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