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應用需要標準化二維碼 14國機構代表推動籌建國際組織

多國籌備建立國際組織

本屆國際二維碼產業發展大會在廣東佛山召開,來自歐美、俄羅斯、日韓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等近30個國家和相關國際組織的代表參會。據了解,該大會首屆于2018年11月在吉林長春舉行,相比首屆大會,本屆參會的外國機構代表更多,并達成了多項國際合作協議。

大會組委會主任、工信部原領導成員郭炎炎在致辭中表示,二維碼的全球化、標準化發展日益成為影響二維碼更好支撐全球貿易便利化、產業價值鏈重塑和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中國電子商會會長王寧在致辭中表示,目前全球二維碼行業進入了互聯互通和標準化發展的新階段,全球二維碼代碼發行服務所依據的國際二維碼對象標識體系(IDcode)目前已被國際廣泛認可。

據了解,所謂二維碼標識,即類似于傳統條形碼上的數字編碼。相比已有國際標準的條形碼,二維碼盡管目前已有廣泛市場應用,但在代碼上尚未使用統一標準,這使得二維碼的應用出現了“小、散、亂”的現象,既存在安全、真偽等問題,也難以符合物聯網時代“一物一碼”可溯源、可積累數據等要求。

公開資料顯示,大會主辦方之一的中關村工信二維碼技術研究院,于2018年通過了國際標準ISO/IEC 15459注冊機構審核,正式成為國際代碼發行機構,發行代碼為“MA”,可向全球用戶發放統一標準的二維碼標識。并隨即成立了統一二維碼標識注冊管理中心(UTC)。

據中關村工信二維碼技術研究院院長、國際二維碼產業合作組織臨時秘書處負責人張超介紹,國際標準二維碼IDcode是唯一由中國倡導、面向全球發行的國際代碼,“MA”的全球解析和區塊鏈認證機制,可為現實世界的每一個物體分配一個全球唯一的“二維碼”身份標識,解決了傳統二維碼技術存在碼制混亂、安全性差等問題,具有安全可信、互聯互通、成本低廉、應用場景豐富等優勢。

而中國市場對于二維碼技術最廣泛的應用,也吸引了國際伙伴參與到國際標準二維碼合作之中。目前,IDcode體系已經在中國、韓國、印度等全球幾十個國家使用。

8月22日,在2019國際二維碼產業發展大會舉辦前的閉門會議上,來自中國、美國、俄羅斯、法國、德國、加拿大、荷蘭、印度、韓國、埃及、巴基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蘇丹、約旦等14個國家的機構代表參加了會議,與會代表一致同意正式成立國際二維碼產業合作組織籌備委員會。據悉,國際二維碼產業合作組織籌備委員會將加快推進各項籌備工作,計劃于2020國際二維碼產業發展大會期間商定正式成立國際二維碼產業合作組織的相關事宜。民盟中央科技委主任周元認為,國際二維碼產業合作組織籌委會的正式成立,對于國際二維碼產業的發展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前主席張曉剛也在會議上指出,標準是產業發展的基礎,是各領域互通的前提,也是國際間互認和合作的依據,成立國際二維碼產業合作組織籌備委員會推進建立二維碼國際標準體系意義重大。張曉剛表示,全球貿易一體化、便利化的發展呼喚協調統一的二維碼國際標準,依托全球二維碼標識代碼發行機構成立國際二維碼產業合作組織籌備委員會具有基礎優勢。

“碼標”欲成為物聯網時代的域名網址

除了國際合作規模不斷擴大,二維碼標準體系在本屆大會上也有新進展。大會上由統一二維碼標識注冊管理中心(UTC)正式啟動了萬物互聯編碼標識命名系統“碼標”。

據介紹,“碼標”與二維碼標識體系IDcode的關系類似于網站的域名和IP地址,碼標可以將二維碼標識的數字串轉化為直觀的文字語言呈現,并支持包括英語、漢語等語言。

張超在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解釋了二維碼標識體系IDcode和碼標的技術特點和應用場景。張超介紹,IDcode通過三段編碼來確定每一個具體物品,其中第一段確定生產廠家(是誰的),第二段為產品品類(是什么),第三段為具體產品(是哪一個),由于引入時間作為編碼,因此不用擔心編碼用盡問題。

在應用上,一方面,二維碼標識和碼標將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組織機構的數字身份和數字資產,將成為組織機構開啟萬物互聯的一把鑰匙;另一方面,標準化二維碼的應用將便于企業、政府等機構挖掘數據價值,同時對于消費者來說,可以加強商品溯源的真實可靠性和使用的安全性。

張超表示,國際標準二維碼作為互聯網入口和智能標識載體,可率先從大規模定制、生產制造、物流倉儲等傳統產業切入,通過智慧應用帶來的示范效應,助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并催生更多新技術和新模式。

延展

溯源與物聯網應用 將成二維碼發展方向

根據中國二維碼注冊認證中心于2017年發布的《中國二維碼產業發展報告》,我國線上移動支付市場交易規模中二維碼支付比例越來越高,報告預測,到2020年,全球二維碼市場規模將達千億美元。

資料顯示,目前全球約90%的二維碼個人用戶都在中國,中國是目前二維碼應用最大的市場。從應用場景來看,移動支付是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場景,而通過二維碼進行產品溯源和展開物聯網應用,則在國家政策支持和市場需求的驅動下快速發展。

2015年,國務院發布95號文《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重要產品追溯體系建設的意見》,其中明確提出,追溯體系建設是采集記錄產品生產、流通、消費等環節信息,實現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強化全過程質量安全管理與風險控制的有效措施。隨后,各地區和有關部門都開始圍繞食用農產品、食品、藥品、稀土產品等重要產品,積極推動應用物聯網、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建設追溯體系。

以農業領域為例,從2018年1月1日起,所有新出場的農藥包裝上都強制要求附上可進行信息溯源的二維碼,方便農藥流通環節的生產方、流通方、消費方、監管方對于農藥的相關信息進行查詢。而在食品領域,也有關于肉類、蔬菜、酒類等產品的追溯體系政策相繼出臺。據統計,未來多個關系民生的領域都將強制要求附上可溯源二維碼。

而在萬物互聯的物聯網應用上,一方面目前二維碼已經在許多智能家居品牌的家電產品上進行應用,個人用戶可以通過二維碼進入智能家居系統。另一方面,二維碼也將在促進智慧城市建設上發揮作用。

據了解,目前二維碼已經在打破政務信息孤島、證照數據互通互信、居民數字身份認證、智慧城市交通等多個智慧城市領域應用,例如地鐵公交乘車碼,推出后明顯方便了市民的生活。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研究會副理事長賀可嘉認為,二維碼的新生態體系推動著新的城市功能變化,在智慧城市時代不僅扮演著“數據管理者“的角色,同時還將充當打開城市功能并與之有效融合的工具。不僅在我國,這也是全球化高質量發展的統一趨勢。

出品:南都科創課題組 統籌:課題組牽頭人 任先博 采寫:南都記者 徐勁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