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燃氣表普及只待降價,秦川物聯如何做到成本更低?

撰文丨黃依婷

編輯丨馬詩晴

“上門抄表”的時代似乎過去很久了。不記得何時起,燃氣公司不再派人拿著鞋套,喊著“燃氣抄表”上門,而是在遠端“掌控”一切,每月以短信、微信、支付寶等形式“花樣”通知人們繳費。

秦川物聯的智能燃氣表,如今已走進千家萬戶。用物聯網技術,秦川物聯巧妙地賦予燃氣表以“智慧”:儀表數據可遠端傳輸,燃氣公司可“運籌帷幄于千里之外”,實時監控燃氣運輸和使用情況。

傳統儀表結合新科技,盡管不是什么顛覆性的變革,卻足以給人們日常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然而,新科技往往意味著高成本,高成本意味著新產品無法順利“飛入尋常百姓家”。秦川物聯該如何突破價格“攔路虎”,將其智能物聯網燃氣表普及至家家戶戶?

更“智慧”的燃氣表

物聯網給燃氣表帶來的“智慧”,實實在在地便利了燃氣產業鏈上的每個環節。

傳統IC卡燃氣表將燃氣消費數據錄入IC卡中。IC卡可即插即用,直至余額耗盡。對燃氣運營商而言,此模式會帶來非常“麻煩”的問題——數據滯后問題

理論上,運營商最大化利益的辦法,便是實時、精確計算出每個地區、每一時刻燃氣供應量與銷售量的差額,再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實施“階梯式”定價。數據永遠是第一位的,沒有精確數據,廠商定價永遠存在周期誤差。而對于燃氣這種特殊的產品而言,數據滯后更存在安全隱患,運營商無法第一時間處理事故,保障用戶安全。

有了物聯網,燃氣運營商這種“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的定價模式便能輕松實現。NB-IoT、LoRa這些低功耗、低成本的網絡技術,讓燃氣表可以自動上傳實時信息給后臺。運營商在千里之外便能將一切信息收入眼底,不僅可實時定價,更重要的,可實時實現用氣安全管理,對異常微小流量、異常大流量、燃氣泄漏等情況及時遠端操控。

用戶的生活亦便利許多。沒有上門抄表、沒有定期去站點刷卡,只需在APP或是公眾號內,用戶便可實時查看燃氣使用狀況,并及時繳費。

智能燃氣表普及只待降價,秦川物聯如何做到成本更低?

(圖片來源:秦川物聯招股說明書)

萬物互聯時代下,物聯網燃氣表終將全面取代傳統燃氣儀表,成新時代主流:

由華為、中興等廠商主導的NB-IoT網絡技術一經推出,便受到了我國政府和運營商的大力支持。當前,三大運營商已實現超百萬NB-IoT基站商用,建成全球最大NB-IoT網絡。為推行此技術,運營商頻繁放出降價、補貼等大招。以中移動為例,2019年,其豪擲10億元補貼NB-IoT終端客戶,甚至“賠本賺吆喝”,率先將其物聯網模組價格降至直逼成本價水平。

NB-IoT網絡爆發期已來,燃氣儀表首先受益。與水務、家電等其他4個行業并列,燃氣儀表行業成為第一批百萬級應用市場。

2018年,我國燃氣表銷量逾4600萬臺,其中,物聯網表占比約6%。預計到2022年,國內燃氣表銷量將接近6000萬臺。其中,物聯網燃氣表有1500萬臺,4年翻了4倍之多,占比提升至25%。按每只物聯網燃氣表均價300元計算,2022年其將具備45億元市場規模。

此外,強制更換燃氣表的要求,決定了其在存量市場亦有巨大需求。我國規定,以天然氣為介質的燃氣表使用期限不得超過10年。2008-2017年期間,我國銷售燃氣表2.5億臺,將為物聯網燃氣表創造更龐大的替換空間。

物聯網燃氣表海量市場正徐徐打開。秦川物聯更將以領先的技術脫穎而出。

在計量方面,業內平均誤差是不超過5萬分之一,而公司能將其控制在百萬分之一以下;在閥門泄漏率上,業內平均水平是低于300ml/h,而公司產品指標是低于20ml/h;閥門耐用性上,業內閥門平均可用5000次,而公司是30000次。此外,在耐低溫、壓力損失等方面,秦川物聯智能表指標均遙遙領先。

2018年,其智能燃氣表銷量位列業內第八。以卓越的技術,秦川物聯榮登“2018世界物聯網500強榜單”。2019年,公司燃氣表銷量超過37萬臺,一年內便實現翻倍,其客戶網絡涵蓋了300余家燃氣運營商。

連續三年超過100%的產能利用率,從另一面佐證了秦川物聯產品的“火爆”程度。三年來,秦川物聯每年投入千萬元擴建廠房,以努力跟上市場需求增長的步伐。公司還計劃籌資2億元,用于擴建智能燃氣表生產基地。屆時,其將擁有年產230萬只燃氣表的產能,足以覆蓋當前市場70%以上的需求。

讓智慧兼顧成本

盡管智能物聯網燃氣表市場正快速興起,但在百億級燃氣表市場中,其滲透率尚不足10%。高成本,是阻礙物聯網燃氣表“飛入尋常百姓家”的最大障礙。

以秦川物聯為例,其NB-IoT物聯網燃氣表每只售價約350元,而普通IC卡燃氣表售價207元,兩者相差100多元。對很多價格敏感的客戶而言,其選擇是顯而易見的。

較IC卡燃氣表,物聯網燃氣表為其“智慧”付出的成本,體現在外購通信模塊、鋰電池以及支付通信費用上。這些成本匯總為55-60元,再加上研發、固定費用攤銷,100多元價差便產生了。

如何將新產品推廣至市場?廠商只能想盡辦法讓利。秦川物聯為此亦“煞費苦心”:

連續幾年,公司產品均在降價。以2019年為例,其兩款物聯網燃氣表均價較上年下降18元/只,降幅6%。公司授信政策逐年寬松,體現在應收賬款上,是其余額已近2億元,占比直逼80%。2019年,公司應收賬款的增長是營收增長的1.4倍。

如此大幅優惠之下,才有了秦川物聯智能物聯網燃氣表銷售額過億、每年以翻倍速度增長的亮眼業績。

一面是瘋狂讓利搶占市場,一面卻是降不下來的“智慧”硬成本。兩重夾擊之下,廠商該如何生存?

秦川物聯在此時展現了極為強大的控成本能力:

秦川物聯做基表出身的“基因”,令其差別于市場上絕大部分智能燃氣表供應商。一般廠商都是外購基表再組裝成智能化儀表,而秦川物聯從基表開始便“親力親為”,避免了二次拆裝過程中性能減損、人力損耗。這不僅是公司技術領先的“秘訣”,更是其低成本的“秘訣”。

從零部件采購到智能表集成檢測,整條生產鏈上,秦川物聯在每道工藝都精益求精,執行嚴格的品控和比價。不僅做到了每個環節成本最優,更有效避免了外購基表帶來的成本加成。

智能燃氣表普及只待降價,秦川物聯如何做到成本更低?

相比于業界平均35%的毛利率水平,公司智能物聯網燃氣表毛利率保持在40%以上。將秦川物聯與競爭對手金卡智能(300349)對比,秦川物聯每只NB-IoT燃氣表售價350元,而金卡智能售價在340元左右,兩者相差約10元。但按毛利率反推成本,秦川物聯產品的成本價竟低于金卡智能3元左右。

強大的控成本能力還體現在秦川物聯高超的生產效率上。2019年,其生產人員數量較上年僅增1人,而產量卻大漲16%,人均多產500只智能燃氣表。高效率背后,是公司對自動化生產線精益求精改造的心血。一年內,秦川物聯對生產線執行了四次生產提速,將生產節拍由25秒每件提升到了11秒每件,產能提高一倍不止。

在產品市場需求火爆、生產線效率提高的雙重作用下,公司營收增長遠快于新購設備折舊增長的速度。籌資擴產成功后,秦川物聯將年產230萬只智能燃氣表。屆時,其規模效應將進一步釋放。

卓越的低成本能力,為秦川物聯創造了更多讓利空間。性能更優的產品結合更低廉的價格,秦川物聯燃氣表必將在市場打出卓越的口碑,助其在快速增長的燃氣表市場中搶占更多市場份額。

插上物聯網的翅膀,秦川物聯讓傳統燃氣表變得“智慧”起來:不用上門,人們便能實時監控數據、遠程管理費用…而更多的“智慧”也意味著更高的成本。如何兼得兩者?公司下了不少功夫。親力親為制造整個儀表、精益求精改造生產線,公司控成本做得十分出色。萬物互聯時代下,秦川物聯憑借物美價廉的產品,有望奪得更大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