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5G時代的到來,新的技術和應用創新層出不窮,物聯網逐步走向高速發展階段,工信部相關人士在“5G NB-IoT 發展產業峰會”上表示,2020年底我國 NB-IoT 網絡要實現縣級以上城市主城區普遍覆蓋,我國移動物聯網設備連接數到年底將連接超過12億。

與此同時,eSIM市場也隨之迅速成長。
近日,紫光國微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馬道杰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萬物智聯的未來, eSIM是不可或缺的支撐力量,紫光國微的超級eSIM芯片正在助力構建一個全場景無縫連接的全新社會。
何謂超級eSIM?有何功能和特點?對物聯網的發展有哪些神奇的作用?
5G時代是物聯網時代,也是eSIM時代。
人們常說,4G改變生活,5G改變社會。如果說4G完成人與人的連接,則5G將進一步實現物與物、物與人更加多元化的連接,也就是萬物智聯,這就離不開eSIM技術。

eSIM就是嵌入式的SIM卡,用以實現設備的認證入網通信。其最大特點是直接嵌入到設備上,成本低、占空間小、配置靈活、可靠性高。在物聯網設備領域,eSIM的優勢明顯,能滿足物聯網設備體積較小、抗震要求較高和存儲需求較低的特點,因此,受到行業的普遍重視。
今年,工信部陸續發布批文,截止今年10月份,中移動、中電信和中聯通均已獲得在物聯網領域開展eSIM技術應用服務批準。
2018年 3月7日,中國聯通宣布,正式在上海、天津、廣州、深圳、鄭州、長沙6座城市率先啟動“eSIM一號雙終端”業務辦理。
2020年5月25日,中移物聯正式推出智能物聯China Mobile Inside計劃,同時發布國內首款eSIM芯片,提供“芯片+eSIM+連接服務”。
在中國電信和中國移動獲得eSIM卡牌照后,市場很快就傳來了紫光國微旗下紫光同芯獨家中標中移物聯的7000萬顆eSIM晶圓大單。
eSIM政策已明確,電信運營商已行動起來,但背后的核心支撐,卻是紫光國微的超級eSIM芯片的支持。
01、紫光國微動作較快,能夠解決電信運營商的痛點
作為國內領先的芯片產品和解決方案提供商,紫光國微應5G與物聯網技術發展趨勢,打造了超級eSIM,其全面支持從3G到5G的所有GSMA(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標準,采用全球先進制造工藝,具備高安全、高可靠、大容量等性能,支持“一號多終端”的新業務形態,在封裝形式上,支持5*6mm、3*3mm、2*2mm的貼片封裝以及更小尺寸的WLCSP封裝,可適用不同類型的終端,并可提供各類配套解決方案,滿足消費級、工業級、車規級產品的不同要求。紫光國微旗下eSIM卡芯片產品已成系列化,應用領域涵蓋手機eSE、SWP—SIM、M2M以及eSIM,并早已與三大運營商開展了深入合作。

在2018年中國移動首次eSIM晶圓采購中,紫光國微同樣是中移物聯網安全芯片集采第一名、eSIM晶圓集采唯一候選人。同時,紫光國微也是國內首家通過中國聯通eSIM發卡能力測試的公司。
在2019年,紫光國微與聯通華盛就eSIM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并與聯通物聯網成立聯合創新中心,就eSIM業務推進、物聯網解決方案落地等開展合作。此外,紫光國微已陸續加盟中國移動物聯網聯盟eSIM執委會、阿里ICA聯盟等多家物聯網權威組織,積極推動eSIM技術研發。
如今,紫光國微幾乎成為了國內最大的eSIM芯片供應商,這也是市場的選擇,技術的選擇。目前,三大電信運營商在5G時代紛紛轉型物聯網,但是,轉型必須從SIM卡向eSIM過渡,紫光國微抓住了這個機會。
02、芯片技術積累時間長,產品商用速度快
我們知道,SIM卡的核心是芯片。芯片作為當今社會各個國家所需要的一款高精尖材料,多年來一直以西方國家的研究成果最為突出。芯片成為中國企業走向世界的一個瓶頸,同時也極大地影響到中國基礎設施的建設與科技的進步。

紫光國微在移動通信產業的發展中,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占有著國內SIM卡芯片市場60%-70%份額,在全球范圍內亦處于領先地位。在新一代5G通信技術崛起的今天,超級eSIM即紫光國微面向物聯網的重要布局,已實現了批量供貨。馬道杰表示,紫光國微將以這款產品為核心,與上下游合作伙伴攜手共建萬物智聯的5G新生態。
一位運營商人士對記者表示,紫光國微超級eSIM的性能表現出色,最大工作溫度范圍寬達-40至105℃,存儲器擦寫次數從過去的25萬次提升到最高達50萬,數據保持時間則從過去的10年延長到最長可達25年,能夠節省更多終端空間、適應更復雜的外部環境、維持更長使用壽命和數據保存周期,非常契合eSIM對安全性、穩定性的極高要求;同時,該產品支持“一號多終端”的新業務形態,即可實現用戶手機、電子手表、平板等多個智能終端同時在線共享一個號碼和套餐進行通訊,解放了手機對通信的束縛,無論是對企業還是用戶,都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捷。
03、物聯網核心生態圈已形成
物聯網涉及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到的產業鏈較長。任何產品單一的企業,難以駕馭整個物聯網。而紫光國微不僅是龍頭,更重要的是深入到物聯網核心生態圈。
紫光國微隸屬紫光集團,背靠著紫光集團從芯到云的完整產業鏈,涵蓋芯片設計、封裝、制造,IT基礎設施與云方案等領域,有著雄厚實力做背書,因此更具競爭力。
紫光國微自身作為芯片設計領軍企業,提供了數量龐大的智慧芯片,在金融、社保、交通、健康等行業及物聯網安全芯片領域均占有重要地位。去年紫光國微銷售了各種芯片超20億顆,累計銷售超過100億顆芯片。
馬道杰對記者表示,在屬于智慧世界的不遠將來,面向物的連接將大大高于面向人的連接,紫光國微的超級eSIM將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成為泛在智能化社會里最為泛在的一種芯片,支撐無所不在的信息交互,開啟未來超級連接,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無論是技術還是應用,無論是政策還是社會生活,我國eSIM已具備商用條件,在電信運營商和紫光國微的帶動下,會迎來一個大發展。
而伴隨著我國物聯網和NB-IOT技術的崛起,超級eSIM將會在移動通信、消費電子、車聯網等業務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據HIS Markit統計預測,全球將在2021年達到10億量級的eSIM連接數,物聯網eSIM將廣泛應用于可穿戴設備、車聯網、工業互聯網、智慧城市等各個領域。在Strategy Analytics的預測中,2025年用于物聯網應用的eSIM銷量將增長到3.26億美元。
不難預測,未來5-10年,我們全面進入萬物智聯時代,將會有更多企業投身于eSIM產業生態中。
